面对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双重冲击制造企业要保持怎样的定力?-凯发娱乐官网
发布时间:
2021-07-13 16:38
来源:
分类:
新华网
中美贸易战从特朗普在2018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即使美国政府换了届易了主,贸易战形成的关税壁垒至今也没有消除;而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来得又急又快,重重打击了全球几乎所有产业,瞬间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生产方式。处于时代变局中的我们制造企业,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文尝试从本企业、产业的角度,漫谈浅析,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这一大家所关心、关注的问题。
一、持久抗疫下的复工复产
一年多前,当新冠疫情又急又快地来到我们中间时,很多人或许没有想到,这只是一场漫长“战争”的开始。即使到了已经在多国开始接种疫苗的今天,一些国家疫情仍在反弹,全球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科学界传递的信息发人深省:新冠大流行的影响“可能将持续数十年”,病毒可能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人类距离真正战胜疫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病毒变异加快、“抗疫鸿沟”加深、“抗疫疲劳”滋长、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抗疫干扰”不断……众多挑战面前,要打赢这场“持久战”,人类只有同心携手,团结合作。作为企业界的我们,如何将抗疫与复工复产两手都抓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这次新冠疫情重重打击了全球几乎所有产业,致使诸多产业、企业开始出现盈利和偿付危机。目前,虽然我国疫情的危急关头已经过去,但综合世界情势看,离疫情结束、生活回归正常仍有一段距离,更何况即便疫情结束,有很多事情也都回不去了。为防止疫情持续扩散、扩大,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的禁足令,强制居民在家隔离,城际间、国家间的走动成为了奢侈。这些都瞬间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经济生产方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在危机时期采取的短期措施会造成长达数十年甚至更久的改变、并可能成为新常态。而今的新冠疫情也加速了一系列改变,例如在线教学、在家工作、在线串流娱乐消费、远端视讯互动、在线购物等,有专家称之为“封闭式经济”。在科技技术辅助下,加上居家隔离时间延长,上述许多生活型态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将转变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场危机某种程度上都会为政府政策、消费行为、工业部门带来一些重大改变;而我们制造商必须去厘清有哪些社会、商业及政治环境因疫情而出现变动,并对症下药,为“新常态”做好准备。
疫情防控恰似万米跑,哪一米掉链子都前功尽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防控依然是头等大事。眼下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仍在增加,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风险仍然存在,而新冠病毒从感染到发病症状复杂多样,有的症状不典型,不易引起关注,但传播力强。太多教训警示我们,即便零病例也不代表零风险、零隐患。为了给全衡水市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效果,我们必须坚决履行好防疫职责不放松。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提速,人员流动加大,各行业、各地区、各单位更要慎终如始、严密防范,坚守各项防疫措施,绝不让战局再次发生逆转。
我公司在一年多来的疫情防控战斗中,坚持“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的信念,一直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周密部署,通过全方位把控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具体做法除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上级安排部署外,积极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真正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招募党员志愿者,组成党员突击队,在门岗设立党员志愿岗轮流值班,与安保人员并行双岗双责,艰、难、险、重,哪里需要,党员突击队就出现在哪里,真正做到了真诚用心守护员工身心健康,较早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被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评为“全国抗疫工作先进单位”。
危险高峰过去后,经济活动活跃,势必带来了人流、物流的涌动,而疫情防控恰恰需要减少交互。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要拿出“绣花”精神,在“统筹”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当前,对于防控疫情,我公司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在几乎全国放开旅游市场的形势下,我们公司实行二十多年的“先进个人每年国内游,劳动模范隔年出国游”的激励制度,去年以来一直未放开,最近干脆“以资代游”,发放了现金补贴,防患于未然。整体上也做好了预案,等待千帆过尽,全面春暖花开。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同样需要众志成城、敢打敢拼。我们衡橡科技党委、总经理办公会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正在满怀信心,直面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想问题想深一层、干工作向前一步。
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只是短期的,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两手抓、两不误,我们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二、疫情影响对外贸易的走向
因为我们国家决策正确,人民积极响应、拥护,这次疫情并没有给我们造成更大的重创。而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多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尤其是和美国之间的信任关系遭到了破坏,这种信任关系遭到侵蚀是值得担忧的。为什么?
因为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力,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这种成本优势不会因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而受到太大的冲击,因为中国庞大的供应链,供应链本身运转的效率已经改变了综合成本结构。但是在什么情况下,成本优势是可以被突破的?什么情况下人们不从成本考虑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开始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时候,成本优势就是一个可以被突破的优势。这次我们可以看到中美相互之间信任关系遭遇了侵蚀之后,还会有可能导致美国以及其他的西方国家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地从事发展跟安全相关的产业。
但是专家也预测,因为西方国家不惜代价,不计成本,这些跟安全相关的产业总体规模不会太大,所以从中短期来看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也有一点非常值得重视。我们回顾整个经济史就会发现,安全相关的产业,它往往是和技术发展的前沿走向紧密相关的。比如在“二战”当中,美国的原子弹计划,那个项目当中衍生出来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技术,这些重要的技术引领了“二战”之后世界一系列极为重要的经济过程。再比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些都是和安全相关的产业,占的规模都不大,但是对于经济形势走向的引导力非常强,意味着这是未来技术以及未来经济真正的前景、真正的活力、真正的根基。
如果这些安全相关的产业回流到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有可能中国和美国形成两道平行的生产体系。对于从0到1意义上的创新,这是引进技术前沿,是很重要的创新。而从0到1的创新,最终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发达的基础研究、富有创新的能力,以及吸引各种高端人才的制度。就目前来看,西方对中国仍然是有优势的,所以一旦出现这样一种安全产业相当规模的西方重建,从中短期来看对中国没什么影响,但是十几年二十年之后对中国经济可能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所有这些不是一定会到来,这取决于我们跟世界是否会走向极端的方向,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企业要有一种自觉,就是经济归经济,企业不能被裹胁到民粹主义当中,这样一定会让企业自己的决策、自己的经营受到严重的伤害。
作为一个具体企业,在贸易战当中应该如何应对?专家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建议,当然是粗略的框架性的建议,就是你要观察一下你这个企业、你这个公司,可以画一个象限,这个公司所处的产业供应链复杂度以及劳动力占比在总成本当中是多大。
在供应链复杂度高,而劳动力成本占比又低的产业,这种企业是无法从中国赚到的。但是如果你的公司、工厂是处在劳动力占比高,而供应链复杂度低,处在这样的象限的话,你的企业应该会很好。如果供应链复杂度高,劳动力成本占比也高的话,是否运转?值得深思。但是转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新工厂的选址不能离中国太远,因为对中国的供应链是有需求的。但是如果所处的象限是供应链复杂度低,劳动力成本占比也低,你是否转移仍然取决于市场,转移到哪儿是无所谓的。
三、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不会冲击太大,但会出现根本性改变
有专家指出,今天各国的经济空间跟政治空间已经高度不重合,而这种不重合就会使贸易战等动用一系列的国家政治手段干预、影响经济的方式,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直接效应,而是较难有效果了。
比如,我们的桥梁配套装备行业,以前出口欧洲等地,现在则转而主要针对非洲、东南亚等市场。2020年由中铁大桥局组织的孟加拉“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就采用了我们公司两千多万桥梁支座产品。在这些产品的制造中,所有原材料、部分配件、半成品都是依赖第三方完成的。更直观的例子还有,三星手机工厂迁移到越南,并不是该手机的全产业链都迁走了,仅仅是一部分生产环节,主要是终端产品的组装环节迁走了。而对于上游的供应链,仍然对中国有很大的依赖,并且这种依赖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会持续下去,不会被替代掉。
但是,贸易战对中国经济以及对中国制造业肯定会有影响,它更多表现在对外出口的目的地及贸易结构的变化上。怎么理解呢?
美国这次在贸易战当中对我国的著名企业进行了点杀,但是我们在新闻报道当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点杀既伤害到中国的企业,同时也会严重地伤害到美国的企业,因为一个产品是横跨多个国家的,当然也会横跨中国和美国。一旦中国企业严重受损,也同时影响美国那边上游的芯片厂等等核心技术企业。不仅是中国,一家企业作为世界多国企业重要的客户,一旦这个企业严重受损,美国那边的公司一定也会受损,所以我们最近可以看到很多消息、很多新闻,中国企业在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来想办法规避,同样美国那边的企业也在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来想办法规避,中美两国企业在这个意义上是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共同体为什么会出现?这就是政治空间和经济空间已经高度分离了,不一致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贸易战更深刻地到来,企业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规避。并且,更逼迫我们自力更生,更上层楼。我们公司就在南海文昌气田群中心平台建设工程中,自主研发了两项新产品(lmu、dsu),打破了多年来的国外技术垄断,是央视《新闻直播间》播报中特别强调的、仅有的两项“破垄断产品”。贸易战的到来有可能对我们的外贸规模不会受到什么太实质性的影响,因为贸易战不是对中国单独产生影响。但是,它会带来很有意思的变化,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目的地以及贸易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中美贸易战,输出到美国的产品,大都是终端产品,不需要零部件,而这些上游的供应链就有可能是在美国以外的很多地方。原来的贸易目的地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当中还伴随着贸易结构的变化。过去贸易大量的是出口终端产品,但是今天有可能贸易里面出口大量的是零部件半成品,目的地并不是原来的美国,而是越南或者其他的地方。但是从整体的贸易体量来说,中国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包括迁到越南的企业,那些企业很多也是组装企业,很可能这些企业还是中国人出资投资的,所以左兜揣右兜。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肯定会有,但并不会太大。
四、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危”中寻“机”
对于疫后哪些制造行业会迎来发展机遇?专家认为,疫后制造业将会发生三大变革。
一是通过此次疫情,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必将加快。本次疫情让更多的制造企业认识到“机器”,特别是“智能机器”的重要性,会更加主动地应用工业互联网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变革,必将推动中国先进制造业等相关战略和任务的进一步落实。
二是通过此次疫情,部分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将更加柔性。疫情期间,部分医疗器械企业、服装企业、石化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甚至富士康等代工企业,根据抗击疫情需要,转产防护服、口罩等医疗防护产品,充分体现了其柔性生产经营满足市场应急需求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性等优势,也为其他制造企业起到示范作用。
三是全球蔓延的疫情,让部分制造企业更关注强大的内需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全球性流行病”,外需减少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我国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市场活力和潜力将被逐步激活,促使部分制造企业将外需市场转向内需市场。
面对新形势,制造业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第一,强化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因素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亟须在关键短板装备、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等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寻求突破,以技术创新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第二,系统总结并复制推广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经验模式。对《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进行系统评估,继续推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坚持以应用促发展,进一步推进示范应用,将形成的经验模式向同行业同类型企业复制推广。
第三,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强化市场拉动作用。打通国内巨大市场需求的恢复和增长链条,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生产率的提高提供更多机会,为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创造更多商业化的应用场景。
当前,世界新冠疫情已经被政治化,贸易战更是一场政治较量,更具体地说是美国的全球霸权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它说明了一个道理,美国及其西方一些盟友绝不会坐视中国的强大,它一定会走向极端与疯狂。关键是我们如何灵活巧妙地应对,做到保持定力,以我为主,做好自己的事。其实正如网络流传的一句话所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